外贸人,必须要知道报关和清关的区别!
报关(Customs Declaration)与清关(Customs Clearance)的区别——外贸人必看指南
报关和清关是国际贸易中的两个核心环节,但两者在责任主体、流程节点和目的上存在本质区别。理解二者的差异,能帮助外贸人避免货物延误、额外费用甚至法律风险。
一、核心区别
维度 | 报关(出口方主导) | 清关(进口方主导) |
---|---|---|
责任主体 | 出口商或其代理(如报关行) | 进口商或其代理(如货代、清关公司) |
发生国家 | 出口国(货物离境前) | 进口国(货物到达后) |
核心目的 | 向海关申报出口货物信息,完成出口手续 | 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信息,完成进口手续 |
主要单据 | 发票、装箱单、报关单、产地证等 | 提单、发票、进口许可证、关税缴纳证明等 |
二、流程详解
1. 报关(出口方流程)
-
步骤:
① 准备单据(如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报关委托书等);
② 向出口国海关提交电子/纸质申报;
③ 海关审核货物信息(如HS编码、价值、用途等);
④ 缴纳出口关税(如有);
⑤ 海关放行,货物离境。 -
关键点:
-
主动申报:出口方需确保信息准确,避免低报、漏报导致后续问题。
-
合规要求:需符合出口国法规(如中国需通过单一窗口系统申报)。
-
2. 清关(进口方流程)
-
步骤:
① 货物到港后,进口方或其代理向进口国海关提交申报;
② 海关查验货物(可能涉及开箱、检疫等);
③ 缴纳进口关税、增值税等费用;
④ 提交进口许可证、产地证等特殊文件(如涉及配额或反倾销);
⑤ 海关放行,货物可提离港口。 -
关键点:
-
被动响应:清关需根据进口国政策调整(如美国需ISF申报,欧盟需EORI号)。
-
风险成本:若申报不符,可能产生罚款、退运或滞港费。
-
三、外贸人需注意的5个高频问题
-
谁承担费用?
- 报关费通常由出口方承担,清关费(如关税、增值税)一般由进口方承担(除非合同约定)。
-
能否代理操作?
- 是。出口方可委托报关行,进口方可委托货代或清关公司,但需确保代理资质。
-
延误常见原因
- 报关延误:单据不全、HS编码错误、海关抽查。
- 清关延误:进口商资质问题、关税未缴、检疫不合格。
-
特殊场景
- 跨境电商:报关可能简化(如9610模式),但清关需按个人/商业快件分类处理。
- 暂时进出口:如展会样品,需办理ATA单证册,清关时免税。
-
合规风险
-
报关:低报货值可能面临出口国处罚(如中国海关罚款)。
-
清关:未申报禁运品(如化学品、仿牌)可能导致货物扣押或法律追责。
-
四、总结:外贸人如何高效管理?
- 明确责任划分:在合同中约定报关/清关义务方,避免纠纷。
- 选择可靠代理:核查报关行/货代资质(如中国报关行需有《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》)。
- 预审单据:提前确认HS编码、产地证等关键信息,减少申报错误。
- 关注政策变动:如欧盟CE认证、美国FDA要求,及时调整清关方案。
示例:
中国供应商出口一批LED灯到美国,需先在中国海关完成报关(提交发票、报关单),货物到美后,美国进口商需办理清关(缴纳关税、提供FCC认证)。若报关时HS编码错误,可能导致清关延误或罚款。
掌握报关与清关的差异,是外贸人保障物流效率、控制成本的关键能力。